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
第一时间了解圣诺热管最新动态

中圣集团携手中科科创、暨南大学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再发力

时间:2019.07.22 浏览量:6845 字号


       7月16日,由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委员会、湾区科创资本智库联盟主办,中圣集团、中科科创协办的“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合作沙龙”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的多名科技专家、企业家、资本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展开探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建言献策。



       会上,中圣集团董事长郭宏新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中圣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和珍贵的创业感悟。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窥探出创新的奥秘。



       郭宏新教授认为,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基于创新,要能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

       1998年,在南京化工学院任教的郭宏新毅然离开“象牙塔”,带着6名科研骨干成立了公司,从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2002年年底,当他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棒送到可可西里实地试验并获成功后,青藏铁路的冻土段便多出了一道风景——7米长的热棒地下埋5米、地上留2米,一根根整齐排列的热棒,攻克了困扰40多年高原冻土世界性难题。

       “如果热管技术放在研究院或者高校里,那么有可能带来学术上的成就,论文可以拿到很高的奖项,但它不会转化成产业。” 在郭宏新带领下,中圣集团于2005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如今,BASF、BP、DOW、SHELL、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外石化巨头都已成为其主要客户。近年来,中圣集团将业务拓展至投资及运营集中供热及发电业务,通过打造规模性绿色投资项目组合,为公司带来更多持续性的收益。

       为此,针对当前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过于追求完美,产业化困难,政产学研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郭宏新教授给予中肯建议:“科技创业者的创新成果要有高度,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必过度追求完美,越完美的东西意味着失败成本越大,社会的接纳度也越小。成果产业化需要从细节开始,帮助社会解决具体问题。成果产业化只需要5%-10%的进步,一点点的进步迭代构成了产业化的过程。在解决产业问题过程中,要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创新创业需要连续资金的投入,要找到政府和政策的切入点,同时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郭宏新教授也同时提醒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产学研合作中,一定要做到课题分拆,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

       本次产业合作沙龙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交流碰撞火花不断。在回答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光线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柏鸥教授关于高校教师成果转化的问题时,郭宏新教授指出,大学科技工作者如果有科技成果需要转化,要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专业人做专业事,避免走弯路。合作伙伴要具备与科学家对话的能力。

       博依特科技创始人、CEO、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继庚在发言中表示,郭宏新教授是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融入了情怀和责任,一方面是把科研成果做深做专。并针对企业管理中如何打造团队持续创新的能力提出问题。对此,郭宏新教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找伙伴,找到各种各样能解决问题的人。



       会上,广东沃土企业成长研究院院长吴少凡为郭宏新教授颁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委员会“节能环保首席专家”证书。